yy易游“双抢”季节,收割、插秧时间紧迫,早稻秸秆回收利用必须同步进行。连日来,位于湘潭县排头乡松梓村的湘潭伟联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联公司”)车来人往,一片忙碌景象。宽敞、高大的钢架大棚被成捆稻草塞得满满当当,草垫(棒)生产车间加工、转运紧张有序。
伟联公司投产已经10余年yy易游,集粮食生产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相关产业于一体,是我市优秀涉农企业之一,其加工的草垫(棒)主要用于铁路、公路货物运输防震防损,仅本地市场就供不应求,周边衡阳、株洲等地常年有客户登门订货。目前,伟联公司拥有收草机8台、抓草机2台、拖拉机2台、草支垫机5台、草帘机2台,每年的水稻秸秆综合利用量达6000吨,方圆10公里范围内产生的稻草可以全部回收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共赢。
除伟联公司外,全市各地还有多家综合利用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的草制品加工企业yy易游、生物质颗粒燃料和肥料加工企业,以及众多果蔬种植、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企业(合作社)。其中,湘潭县排头乡、花石镇、河口镇,湘乡市中沙镇、翻江镇,雨湖区鹤岭镇等乡镇均有数家稻草饲料化利用经营主体,为牛、羊养殖大户提供越冬饲料。湘潭县分水乡分水村集体经济组织依靠回收、销售稻草,每年可创收10余万元。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湘潭县射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邓述东自2015起探索实施“稻+菇”轮作模式,利用冬闲田和稻草露天栽培食用菌赤松茸,目前在湘潭县17个乡镇及周边其他县(市)区大力推广,每年栽培赤松茸300亩左右,可以消化约6000亩田的稻草。全市农作物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综合利用技术和模式日新月异,新业态、新主体层出不穷。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超过130万吨,可收集量在100万吨左右,其中以稻草为主。如果一烧了之,既不环保yy易游,又浪费资源。一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积极推广“五化”综合利用举措,让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从“烫手山芋”变成抢手的“香饽饽”。去年,全市以稻草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2%,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今年综合利用率有望继续增长。
在持续推广秸秆“五化”综合利用举措的过程中,我市陆续向省农业农村厅申报并实施了湘潭县、湘乡市、雨湖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市)区项目,大力开展稻草离田利用试点,为促进秸秆禁烧、变废为宝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各地持续强化责任落实,因地制宜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不断加大农机推广使用力度,建立完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专项补贴机制,以及秸秆禁烧和涉农资金(项目)挂钩机制。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推广秸秆打捆设备500多台套,重点扶持专业打捆、收集或综合利用主体72家,建立规模化秸秆收储中心(网点)30多个;近年来,市域内的收割机基本实现秸秆粉碎装置能装尽装,累计达1492台yy易游。《湘潭市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若干措施》明确,对秸秆综合利用主体在用地用电、农机配套、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实施秸秆违规焚烧“黑名单”管理,对存在违规焚烧的规模经营主体,在涉农项目、资金申报中实行“一票否决”。市、各县(市)区多管齐下,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做法、好模式提供了有力的后盾保障yy易游,有效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朝着自觉性、科学性和持久性方向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