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分属内陆河、黄河和长江三大流域,70%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据统计,我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9毫米,是全国降水量的43%,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27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7位,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和1/4,加之流域分配耗水指标远远低于自产水资源指标必一运动,水资源紧缺和水指标限制成为制约甘肃发展的一大因素。
随着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分布比重也随之变化,用水总量日趋上升,流域水资源开发不堪重负,“地表水不够,地下水来凑。”就成为普遍现象,加之部分地区采用地下水农灌和工业生产用水,导致地下水下降严重等问题。
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甘肃省涉水问题,一方面现状用水缺口大,部分内陆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高,部分地市实际用水量超出甘肃省下达的用水总量考核指标,违规为限采区内地下水取水井发放取水许可证等涉水资源问题。另一方面,环境基础设施欠账多,甘肃一些地方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重视不够、工作不力,部门责任不落实。诸如出现生活污水未收集直排河道、雨污未分流通过溢流进入河道、工艺简单设备老化超负荷运行等因素导致超标排放进入河道等问题,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改善。
甘肃省开展的例行督察和派驻监察中发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交织,互相影响。例如存在河道内水域建设影响行洪的建筑设施、河道内无序采砂、滩地上种植林木、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倒废石等河湖“四乱”问题。个别调蓄水库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域重叠,农灌和工业用水逐年大幅上升,水库淤积严重库容减少,灌区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绿化用水、生态流量下泄等供需矛盾突出。同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各项管理要求落实不到位,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监测薄弱必一运动,涉保护区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措施不到位。此外,部分区域节水为统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大搞管灌、滴灌和硬化引水渠道,从“大动脉”至生态空间的“毛细血管”完全堵塞,地表水与地下水无法联通,出现“绿了一条线,黄了一大片”的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最坚定的决心和最有力的举措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受地理气候条件、地表径流变化、分水方案、产业发展、监督管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主客观因素,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之间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甘肃需进一步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以美丽甘肃建设为统领,在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把握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更加注重“三水统筹”必一运动,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格局,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多措并举开源节流,实现“有河有水”。一方面,坚持节水优先,聚焦再生水利用,缓解常规水资源供给压力。严格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再生水利用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城镇污水资源,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现状。强化工业领域尤其是高耗水企业和农业领域灌溉再生水利用力度必一运动,配套再生水利用输送管网。调整用水价格,倒逼各领域主动节水必一运动。另一方面,准确把握水资源现状,坚持“量水而行”。落实好“四水四定”原则,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缺水地区工业领域严控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农业领域既要严守耕地红线,也要明确水资源利用上限,严格审批用水许可,严厉打击乱开荒乱打井行为,控制高耗水农作物。另外,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在黄河“八七”分水方案调整和我省内陆河分配水资源上争取受水指标。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有鱼有草”。一是贯通水系,形成以江河湖库为单位、水系连通的布局。水利水电工程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考虑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平衡,畅通“毛细血管”。要合理配置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加强河流沿线水电站监管,严格执行生态流量下泄制度,保障下游不断流、湖库不干涸、湿地不消失。加大水资源统筹调用,有条件地区利用再生水补给河流。二是落实好“河湖长制”,加强河湖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持续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尊重自然规律,把握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对一些受影响的河流湖泊重点实施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强化监测,摸清生态底数。通过年度动态水环境监测、水文监测、生态监测和现场勘察,综合掌握我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情势,分析薄弱环节,制定相关保护措施。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实现“人水和谐”。一是加强排污口监督管理。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和分类整治,实现“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监督管理。二是聚焦重点区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全力整改督察指出问题,加快补齐沿黄河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短板,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提前统筹谋划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改造,及时淘汰落后工艺和更换老旧设备。全力消除地市级黑臭水体基础上,拓展县乡村黑臭水体治理。三是提升乡村污水治理能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考虑农村厕所革命建设农村集镇污水处理站,根据自然环境和受纳对象因地制宜科学选用适宜的技术、规模和排放标准。四是对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坚决扛起74个国控断面和67个省控断面水质保障任务,及时监测预警,精准溯源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