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东必一运动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必一运动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必一运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景沟通

时间:2024-07-21 21:46:46 作者:admin 点击:

  必一运动官网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积极开展环保设施开放活动,带领公众近距离、直观地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取得显著成效。从最初的试点到现在覆盖全国各个城市,环保设施开放已成为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

  通过多样化的展现形式必一运动、生动专业的环保内容、多元的受众群体,生态环境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持久、开放、包容的全景式沟通机制。这进一步夯实了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互信,有助于传播绿色可持续的环保理念,推动和促进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公众参与。环保设施开放,让生态环境保护深入人心,让生态文明理念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传播,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沟通。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92亿人,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67亿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环保设施开放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直播、VR等各种新媒体手段层出不穷,使环保设施开放更加生动、丰富。公众可以选择在家门口的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参观“打卡”,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云参观”其他地区的环保工作。例如,福建省南平市生态环境局运用VR技术,以全景形式“云开放”南平市建阳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带领大家以360度无死角的方式全方位参观体验,解密环保“黑科技”,实现“景随眼动”。自2020年5月成为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单位以来,建阳环境监测站已开展了二十余次 “线上+线下”的开放活动,先后获得“福建省十佳公众开放设施单位”“福建省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优秀案例”“福建省优秀公众参与案例”等多项荣誉。

  此外,河北省搭建的环保设施公众开放云平台、上海杨浦的“云”上VR零时空之旅等都在丰富环保设施开放的“线上+线下”形式必一运动,使设施开放更多元、场景更生动、公众参与更便捷,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切实体验到“看得见”的环境保护工作。

  之前,有网友认为环境保护工作专业性太强,非常“酷炫”,让人“不明觉厉”必一运动。相比传统的宣传活动或新闻稿,环保设施开放为生态环境知识和理念的传播提供了足够宽阔、丰富的展示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幕后的故事,得以“高清呈现”。丰富的专业知识、先进的高科技装备等,都能够以更加生动、直接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公众预约参观的热门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其每天处理生活垃圾和原生垃圾共计3000吨,占北京日产出全部垃圾的八分之一,年发电量达3.8亿度。公众可以近距离感受垃圾吊操作、垃圾车卸料、汽轮发电机发电等工艺环节,亲眼见证垃圾焚烧发电“变废为宝”的全过程。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高碑店再生水厂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再生水厂,占地面积68公顷,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100万立方米。公众可以沿着格栅间、曝气沉砂池、曝气池、中水池一路参观,亲眼看到污水由“脏汤”变成洁净的“中水”必一运动。

  通过科普讲解、高科技流程操作的现场全景演示,以及监测数据的实时变动,公众不仅能看得到、看得懂、看得清,更能直观地感受到美丽中国建设的科技支撑及其来之不易。

  环保设施开放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触达更广泛的受众,上至高龄老人,下至幼儿园小朋友。活动内容涵盖了社区家庭亲子活动、学校学生科普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更准确、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也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为进一步推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社会风尚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5月以来,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工作。截至2023年6月底,已有超过2000家环保设施单位向公众开放,累计接待了超过1.93亿次的线上线下参访必一运动。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环保设施开放也成为家庭、社区和学校的重要科普资源。例如,连云港市创联污水处理厂组织携手“童”行,共赴“污水变清流”的神奇之旅。组织小学生走进污水处理厂,让孩子们近距离探秘“污水变清流”全过程,解答他们“污水从哪里来?”“污水是怎么处理的?”“污水处理完排放到哪儿?”等一系列问题,并带领学生们参观了粗格栅池、提升池、细格栅池、曝气沉砂池、兼氧FMBR池、消毒池、出水提升泵房等污水处理设施,详细讲解了污水处理的每一道工序,使孩子们对水资源的循环、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种广泛的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传播“四通八达”。可以说,在环保设施开放工作中,人成为最重要的传播载体。现场观摩感受、打卡心得,借由人的连接、人的分享,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出去。参观现场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传播的起点,即使人们结束了环保设施的参观活动,传播仍在继续。

  环保设施开放以丰富的形式、充实的内容触达广泛受众,极大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理念的传播。

  自2017年起,生态环境部等政府部门不断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并逐步使其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截至目前,全国多个城市积极响应,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数量稳步增长。浙江省自2017年至2023年8月,推动全省159家环保设施单位向公众开放,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浙江省还创建了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积极推进环保科普教育。截至2023年8月,共命名12批、278家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北京、河北、云 南、湖南、四川、宁夏等地也积极开展环保设施开放活动,甘肃省等地通过出台地方法规,推动环保设施开放常态化,使之深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与其他宣传工作不同,环保设施开放,不是一篇稿件,而是系列纪录片;不是摆拍的电影,而是老百姓家门口的“直播”;不是一次活动,而是经年累月的陪伴。它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是“指尖可达、一眼可见”,是可分享的高清全景式传播,是政府与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接受社会监督的体现,增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提升了公众的环保认知与信任。

  环保设施开放,这一链接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全景式沟通机制,是人民群众获取生态环境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 2020年生态环境部特邀观察员 李颖、 媒商智库研究员 崔冰洁)


工程案例